close

Relatos salvajes (英譯Wild Tales )

阿根廷片

第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六個故事 事大事小

"Wild Tales"翻譯的比較到位 像稗官野史,卻又有可能發生在現實中的你我身上


tzwTHi3.jpg

第一則

故事簡短有力,為整部電影拉開序幕。前女友與音樂評論家,在飛機上的巧遇,如同一般相遇的人們一樣探索著彼此的共通點、尋找連結。在飛機上相遇發展出男女情愛的故事是家常便飯的手法,導演利用觀眾的schema(*1),誤以為男女生命中的交集是愛情萌芽的開始,誰知道下一秒大逆轉,原來他們的巧遇是刻意被安排的,飛機上所有乘客都是男主角想置之于死地的仇人們。運用與預期相反的結果,使觀眾對於此故事更加反胃反感(*2)。故事最後,男主角精神科醫生的出現(哈!他把精神科醫生放在飛機上真是speak for itself,一般人大概直接就會認為男主角覺得這個精神科醫生治療無用、空泛不實吧!)拍著機長的門,大聲地指出男主角所有複雜的情緒、禍害的源頭都是從他父母來的,該死的不是飛機上的人們,而是他的父母親啊!鏡頭立馬帶到飛機外,機頭低空飛行,正駛向一對在庭院前悠哉讀報喝茶的男女。 這裡更是反諷,被判為無用的精神科醫生到底還是說對了一件事,然而卻沒有止住隱藏人男主角的瘋狂(think:找到問題源頭了不是結束,那還需要做些什麼呢?)。

第二則

新聞中播報的殺人命案,在這則故事中,因為瘋狂的女人反而顯得合理、稀鬆平常。我們都知道殺人是不對的,卻又好像有那麼一點被說服。意識到自己被說服,是很恐懼的。對於壞人的死感到痛快而不是血腥(我是覺得超血腥啦),或許檢視自己的感受,就會明白自己其實已經選擇立場。我們都知道殺人是罪,但那種複雜的情緒從何而來呢?最後瘋女人被警察帶走,鏡頭導向年輕的女子。她在想什麼呢?她的情緒是喜是悲?....肯定是比我們都還要複雜。

第三則

生氣也是感受的一種(*3)。正視自己的怒氣,就能明白自己在意的是什麼。 以弗所書4:26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前三篇故事的安排,讓觀眾逐漸與現實接軌。第四則故事有點類似通篇小說的轉折點,在接連瘋狂的段落後,畫下一個逗號讓觀眾停下來,動動腦思考一下。瘋狂的炸彈客,成為了市民推崇的對象。媒體的渲染,網民的言論,錯誤的事情延伸為正義的伸張。什麼是正義?什麼是是非? 在資訊豐沛,各說各話的這個年代,該相信什麼?該選擇什麼立場? 想到Emerson的Self-Reliance裡寫到, “ A man should learn to detect and watch that gleam of light which flashes across his mind from within, more than the lustre of the firmament of bards and sages.” Don’t go with the flow, go with what you believe in. Be brave.

第五則,沒有想寫什麼。

第六

精彩、叛逆。有點像短版的《完美陌生人》,男女主角也一樣在發瘋後和好了,一切歸於平靜。在看《完美陌生人》的時候就不能理解為甚麼在背叛、欺騙、苦毒後,馬上接續著擁抱、親吻、玩笑話。唯一想到能夠比擬的是跟家人相處的情況。五分鐘前為了自尊心吵架,五分鐘後擁抱與相愛。我曾經聽過有人說,家是最容易受傷的地方,因為我們毫無防備。極度的坦誠與瘋狂,會讓人更平靜嗎?這我不懂。

arrow
arrow

    JollyJo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